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弋阳腔走进龟峰
“艳说长安佳子弟,熏衣高唱弋阳腔”,在人间桃李漫春风的四月,中国高腔鼻祖--弋阳腔,走进世界自然遗产地、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--龟峰,为石巧峰奇的丹霞景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魅力。弋阳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声腔,它源于南戏,形成于元末明初。其显著特色是"一唱众和",以打击乐和管等乐器配乐伴奏,唱腔可塑性大、声调高亢,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韵,又兼北方慷慨激昂之气质。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 “活化石”,是中国明代的"四大声腔"之一。1959年,因一曲《还魂记》获得毛泽东“美秀娇甜”的高度赞誉。
2006年5月20日,弋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弋阳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,龟峰是大自然赐予的人间瑰宝。在龟峰的秀美山水间,弋阳腔戏曲演员们身着绣罗霓裳,略施粉墨,时而“咿咿呀呀”,时而身姿摇曳,唱、念、做、打好不热闹。当龟峰湖畔的丹霞山石传来悠悠古韵,荡气回肠,不知躲藏在林间的四声谷是否闻声而动,余音袅袅。
旅游是文化的载体,文化是旅游的灵魂。
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,五一期间,县文旅主管部门还将组织弋阳腔戏曲文化体验活动进景区,让游客参与穿戏服装、化戏曲脸谱、学戏曲唱腔、拍戏曲照片等体验活动,与弋阳腔来一次亲密接触,亲身感受古老声腔的艺术魅力。在我县发展大旅游的战略背景下,古色文化和绿色景观两者的相互交融碰撞,将不断激发弋阳旅游的无限潜能,并为弋阳“两新两地”建设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