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,弋阳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加快建设教育强县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目前,弋阳县现有小学20所、九年一贯制学校24所、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、完全中学2所、特殊教育学校1所、教学点38所,在校学生67546人,在编在岗教师4457人。
一是教育基础不断夯实。近年来,先后投入近30亿元,新建4所中学(开湘中学、谢叠山中学、东兴中学、式平中学)、3所幼儿园(五幼、六幼、高新幼儿园)、2所小学(高新小学、康伯学校)、收购1所民办学校(私立国诚中学改为第六中学),增加学位2.2万个,从根本上化解大校额、大班额问题。7年来6次获评全省县(市、区)党政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“优秀”。
二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。“阳光护苗”教育改革在中央期刊成功发表3次,获得叶建春省长批示表扬。2023年,我县确定为全省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试点县。目前,已优化90所小规模学校。其中1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全部优化到位,30人以下学校基本优化到位。全县24所样本校顺利完成“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”工作。作为全省第一批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县,共有22所试点学校,为全省各试点县中最多,并成功获评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区域。
三是教育质量不断提高。高中教育优质发展,“清北工程”初见成效,2名本地培养的学子考录清华。特招上线总数776人,上线率20.51%,本科上线总数2216人,上线率58.56%。学前教育普惠发展,在全市率先完成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,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.2%,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9.4%,公办园幼儿数占比61.2%,标准化幼儿园达标率52.9%,全部超过省定标准。目前,全县共有省级示范园3所,市级示范园14所。职业教育提质发展,深化“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”,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。近两年,在国家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个,二等奖4个,三等奖1个,先后两次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会上做典型发言。
四是教育特色不断凸显。我县被评为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,谢叠山小学被遴选为2024年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校。方志敏中学获评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。第二小学等5所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。方志敏中学等4所学校被评为全省“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”培育创建试点校。漆工中学被评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试点建设单位。第五小学等2所学校获评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学校。第四小学等2所学校获评为首批全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。
五是教师队伍不断优化。扎实开展“三支队伍”全员培训,培训校长、教师、班主任1万余人次,教师能力素质全面提升。不断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,评选出弋阳县首届名师80名,新增加名师工作室20个。同时,对全县教职工建立“两档案一清单”(《师德师风个人档案》《教学业务档案》、《弋阳县中小学<幼儿园>教师负面清单》),进行归档管理。弋阳中专60位教师申报江西省“双师型”教师全部通过省级评定,占比全市列第二。
六是体育事业不断发展。新建运动场24个,增加运动场面积10.08万平方米,中小学塑化篮球场实现全覆盖。先后成功举办承办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、2024江西弋阳“龟峰天一杯”首届10公里精英赛、赣港杯气排球全民精英赛、江西省青少年“三人制”篮球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十余场。被评为“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”“江西省首批中小学生游泳课程试点县”。
七是校园安全不断巩固。校园安防“四个一”工程建设全面完成(一个安检门、一键报警器、一组存储柜、一间会客室),“四个100%”建设全面达标。开展万师访万家行动6万余人次,建立“一生一策”心理健康档案全覆盖,全力做好防溺水、防性侵、防欺凌等校园安全工作,实现了全年校园安全零事故,连续三年获评“全省平安校园建设县”。
下一步,弋阳县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教育工作的各项部署,围绕打造全市第一、全省前列的目标,全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,努力办好群众满意的家门口优质教育,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