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支持IPV6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创建“国家卫生县城、全国文明城市” > 健康教育

【基孔肯雅热健康科普】域外警戒篇:出境旅行/商贸归来,如何避免带回“蚊媒风险”?

来源:发布时间:2025-08-13 16:57:21字体

【基孔肯雅热健康科普】域外警戒篇:出境旅行/商贸归来,如何避免带回“蚊媒风险”?




据中国疾控中心提示,截至2025年6月,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。2025年7月以来,广东佛山发现境外输入导致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。

对于公众而言,一次普通的跨国旅行,可能让您无意中成为蚊媒传染病的“搬运工”,那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带回“蚊媒风险”?


看不见的旅行

纪念品


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。


(图片来自中疾控官网)


传播方式:蚊子叮咬感染者(发病前2天至发病后5天为传染期)→ 带毒 → 再叮咬健康人 → 传播病毒。

典型临床特征:突然发热,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,尤其影响手腕、踝关节和指趾等小关节,常呈对称性,疼痛剧烈导致活动困难(“弯腰病”由来)。皮疹、肌肉痛、乏力等也较常见。


三重防线

阻断蚊媒风险


01
旅行前,未雨绸缪

了解风险:通过互联网、咨询海关或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多种渠道,提前了解目的地蚊媒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情况和防控建议。注意,孕妇应尽量避免前往蚊媒传染病流行区。

备防护用品准备足量的防蚊用品,包括含避蚊胺、避蚊酯等成分的驱蚊液或喷雾、蚊帐、浅色长袖衣裤等。

备常用药物:必要时可准备解热镇痛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),用于缓解发热或肌肉酸痛等症状,以备不时之需。

02
旅行中,全面防护

户外活动注意防蚊: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,在裸露皮肤处使用驱蚊液,减少蚊媒活动高峰期(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)的户外逗留时间,防止被蚊虫叮咬;

住宿环境需防护:优先选择安装有纱门纱窗的住宿场所,可使用蚊帐、电蚊拍或灭蚊灯等加强防蚊措施;

清除积水,杜绝孳生:清除住所周边的积水区域(如瓶罐、废旧轮胎、花盆、下水道、杂物堆等),防止蚊虫孳生;

出现症状及时就医:若出现发热、皮疹、关节痛等相关症状,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,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。

03
旅行后,持续警惕

主动申报:入境时若出现相关症状,需主动向海关工作人员申报,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、样本采集与检测等工作;

持续关注健康状况:回国后2周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,避免蚊虫叮咬,如出现相关症状,应当立即就医,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,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。

蚊子虽小,却能让一场美好旅行变成健康危机。登革热的全身酸痛、基孔肯雅热的关节损伤、寨卡病毒对胎儿的威胁,都在提醒我们:旅行前的“防蚊功课”比攻略更重要。做好防护、关注身体信号,才能让每一段旅程既尽兴又安心。


个人防护

责任担当



基孔肯雅热的防控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,更是一项社会责任。目前,我国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上市疫苗,因此个人防蚊措施尤为重要。

预防基孔肯雅热,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。一次简单的驱蚊措施,一次及时的积水清理,不仅保护自己和家人,更为社区公共卫生安全筑起坚实屏障。




出境旅行箱里不该带回的“纪念品”,就是蚊媒传染病风险。








转自:健康上饶

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:
分享文章到
TOP 打印 关闭
手机客户端
手机客户端
微信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
用户邮箱
回到顶部